青岛港向世界级邮轮母港转身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全球港口陷入“失速”状态,港口运输增长乏力。而青岛港逆境突围,不但实现了9.5%的年增长,还正以“加速度”打造第四代港口。
蝉联第一源于持续创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航运每年都对所属船舶停靠的港口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排名。对于航运公司来说,港口泊位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经营业绩以及市场占有率,是最被看重的一个指标。
1月13日有消息传来,在2012年度马士基全球码头作业效率综合排名评比中,QQCT(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夺得了全球泊位效率第一名,而且以综合排名傲视群雄,再次蝉联世界第一。
在2012年度船舶作业过程中,面对集装箱大列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新形势,物流公司首先创新转变服务意识,对散改集装箱上列客户实行“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并郑重承诺:始终秉承青岛港对外服务“三项原则”,实行全程免费无偿代理,专业人员实施24小时“门到门”贴心服务;实施全程“阳光运输”,价格“五公开一减免”:公开铁路运费,公开铁路站装卸费,公开码头施费,公开平移搬捣费,公开装箱费,减免各环节代理费,明码实价,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
这项承诺一出,得到了众多客户的关注和认可,吸引了张店钢厂、齐林钢厂等客户进行合作,开通了以进口装箱矿石、内贸出口建材为主要货种的农中大列。山东陆港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徐德会说:“通过报价和实际的价格对照一下,确实是一分钱也不差,没有产生额外的费用,而且确保了我们的货物质量。”
然而对于分秒必争的港口来说,如果作业效率上不去,同样无法留住客户。为此,青岛港升级生产方式,开展矿石“散改集”业务,建设矿石“散改集”基地。港口多次召开主管部室和单位的创新发展专题会,并由专人负责研制矿石自动装箱平台。该平台应用后,由原先五人小叉作业一小时装一个矿石箱,现只需三人六分钟装一个矿石箱,提高作业效率10倍,同时节省了能源。
通过服务意识、作业技术、市场开拓三方面的创新实践,青岛港破解了诸多自身发展中的难题,同时也借此推动了港口发展。创新不仅成了青岛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了港口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布局董家口助推升级换代
一辆辆拉送土石方和实施填筑工程的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已经建成的11个泊位如蛟龙出海,200万平方米的散货堆场一马平川……走进西海岸南端的董家口港内,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繁忙景象。这些颇具动感的影像,勾勒出的则是一个“第四代港”的轮廓。
“当前,我国港口以第二代、第三代居多。”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当下的港口,已经从等级和规模的竞争发展到以本港为枢纽的物流体系竞争。环顾全球,一些世界知名大港都在着力构建“第四代港”。如果不革新传统模式,港口发展势必沦为其后。因此,要抢占发展先机,必须认清形势,快人一步,率先打造“第四代港”。
据记者了解,第四代港口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生代港口,以供应链整合、港口联盟等为基本特征。业内专家称,第四代港口有如下显著特点:深水化、大型化趋势;港口功能多元化并向物流分拨中心及区域资源配置中心发展;港口服务信息化等。
在青岛港着力打造“第四代港”、在沿海港口强市中谋求进位的宏阔愿景中,董家口港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发优势,未来的董家口港把视野从简单的货种转移中跳了出来。”常德传说,在未来的港口博弈中,董家口港区将由传统的“一装一卸”模式向物流交易港转变,着力打造以物流综合服务为重要特征,以大宗物资交易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全方位发展港口综合物流、金融、商贸、信息等现代服务功能,打造全球物流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货运信息中心。
为适应世界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青岛港还在董家口港区规划了超大型矿石泊位和超大型油品泊位,可以满足世界最大吨级矿石船和原油船舶靠泊,进而吸引更多大宗货物在此中转,有效弥补胶州湾目前的不足,使青岛在全国港口乃至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向世界级邮轮母港转身
经过多年发展,青岛港已经形成了十分明显的竞争优势。比如港口条件优势、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完善以及享誉全球的装卸效率、服务等,在进口铁矿石、原油等货种上也保持着多年的国内第一。这些也恰恰是拉动青岛港实现逆境增长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将加快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常德传说,从我国沿海港口的发展态势看,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的第一支柱。从这一层面看,海洋强国等战略部署将是青岛港加速发展的新机遇,青岛港必须顺势而动,积极作为,绝不让机遇从身边溜走。
缔造青岛港百年辉煌的老港区,正在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向世界级邮轮母港转身。目前,邮轮母港的主体已经完工,具备超大型邮轮靠泊条件。世界一流的邮轮综合联检大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将在2013年建成,计划2014年投入运营,届时将满足青岛市邮轮经济和高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需要。黄岛油港区则在保持现有的原油、化工码头生产能力的同时,着力完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炼化、中转、贸易、保税和储备五大基地。前湾新港区将放大集装箱吞吐优势,在兼顾散杂货和汽车进口作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成为东北亚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
随着青岛港展开新一轮谋篇布局,已走过120个春秋的青岛港口发展能级将藉此实现全新的跃升。到“十二五”末,青岛港将在董家口港区再造一个3亿吨的青岛港,集装箱达到2000万标准箱;2020年港口吞吐量将达到8亿吨,集装箱3000万标准箱,比2012年翻一番。